院校巡展
海南师范大学简介

更新时间: 2016-07-25 15:49   来源:  作者:陈彦如  阅读次数:

  海南师范大学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座落在美丽的热带海滨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校园椰风流韵、芳林叠翠、风景秀丽。学校创办于1949年秋,是海南省最早成立的高等学府,1983年开办本科教育。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3月,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学校是海南省唯一的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师范大学。现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教、文、管、理、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海南省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办学历史较为悠久

  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国立海南师范学院”,1949年秋创建于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海南琼台书院内。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海南师范学院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全国高校院系再次调整,将海南教师进修学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工业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广东省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为主体筹建海南大学,学校作为海南大学师范部开始本科教育。1986年,学校恢复海南师范学院校名。19993月,海南师范学院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012月,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5月,教育部同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筹建海南师范大学。2007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截至至20076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351人,其中本科生10360人,专科生541 人,硕士研究生123人。

  学校是海南省唯一的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师范大学,是科技部、教育部等四部委第二批命名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批批准设立的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指定招收外国留学生院校、国家汉办指定的海外汉语教师培训院校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院校、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海南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海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海南省网络中心均设在我校。

  学校秉承半个多世纪的办学传统,教师教育薪火相传,孕育出了 “崇德尚学,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砥砺出了“勤勉向学、躬行实践、扎根海岛、自强不息”的海师精神,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二、办学条件日趋完善

  学校现有南校区、北校区、灵山校区、桂林洋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57.1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9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32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02.03万元,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26个,其中海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优秀实验室5个;有各类实习基地166个。学校图书馆是目前海南省规模最大、藏书总量最多、海南地方文献资料最丰富的图书情报中心。馆藏图书182.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5.4万册,电子图书56.8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305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8700多种,自建海南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库以及海南文献全文、题录等数据库14个。学校是CERNET海南省节点院校,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一直走在海南前列。校园网以主干千兆、部分万兆,网络100%覆盖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并于20061月率先在全网范围成功部署IPv6网络,正式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下一代互联网服务。学校拥有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游泳池、足球场等各类运动场馆4.23万平方米。

  三、学科专业较为齐全 

  经过五十八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理科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学校设有13个系,2个公共教学部,1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8个科研机构;有生态学、有机化学、基础数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有40个本科专业,覆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有生物科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4个在建品牌专业和英语、教育、应用化学、小学教育4个在建特色专业,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学科总体规模与实力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四、师资队伍素质优良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发展势头良好。现有师资727人,教授111人,副教授22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69人,占50.8%;非本校毕业的教师641人,占教师总数的88.2%,学缘结构优化。学校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2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19人,海南省教学名师6人,海南省优秀教师2人,海南省“教学十佳”7人;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责任教授5人,海南省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另有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的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3人。

  五、教学成果较为丰硕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近两次教学成果评奖中,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海南省教学成果奖9项。学校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重点课程4门。2004年以来,学校教师共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49项,校级教改项目84项;在省部级以上多媒体教材(软件)评比中共获奖20项;共主编、参编教材111部,有22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三年,全校教学管理人员承担各级教学管理及改革研究课题共81项,公开发表教学管理研究论文117篇,主编或参编教学管理研究著作19部。2006年,学校启动的面向海南省11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播种希望”行动计划,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写入2007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六、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高度重视以科研工作提高师资水平,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本科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逐年增强,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学校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及横向项目3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各类科研经费2016.49万元;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和科技进步奖励24项。2002-2006年,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53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22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9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149篇。2004年来,学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7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63人次。学校出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新教育》等刊物,其中《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被评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栏目,是全国高校学报首批入选的16个名栏中唯一的文学栏目;《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入选CA(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七、校园文化丰富活跃

  学校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学生社团文化节、师资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在校内外颇具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04年被团中央评为“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 2005年被评为“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实践队”;2006年有两个班级分别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全校现有学术、体育、文艺、实践等四大类别的学生社团63个,共有注册会员7344人,其中 “绿色海南环保协会” 2005年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红帆诗社”为《天涯》等国内知名杂志输送了多位优秀青年作家和编辑。近三年来,学校开展的学术讲座、科技文化活动总计223场次,参加的学生达52162人次;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美术作品、文学作品、新闻作品等共441篇(部);批准立项的学生科研项目320个。三年来,学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6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409人次。其中,获第七届中国合唱节比赛银奖1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优秀表演奖”1项;全国大学生首届短剧小品大赛“短剧小品优秀奖”1项;体育系学生邓道坤获得第十届全运会帆板比赛冠军,为海南省赢得了当届唯一的一块金牌;齐迹同学代表中国队参加2004年亚洲俱乐部青年举重锦标赛,勇夺85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并在2005年中日韩三国举重邀请赛中再夺男子85公斤级的抓举、挺举、总成绩3枚金牌;刘森同学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链球冠军;校男子排球队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铜牌、2006CUVA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季军、2007年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比赛第三名;校田径队在第四届全国高师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13金、11银、11铜,囊括丙组团体、男子、女子总分三项第一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八、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建校五十八年来,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八万多名各类人才,毕业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文化艺术体育精英、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俊杰辈出,桃李芬芳。海南省80%以上的中学教师,90%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均是学校毕业生。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三年,学校学生获得省级科研竞赛奖励252人次。2005年,学校获得全国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2006年、2007年分别荣获全国第三届、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进步创新奖1项。2006年,学校首次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二等奖1项,海南赛区一、二、三等奖7项,团体成绩居海南高校之首。2007年,学校荣获首届海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团体成绩居海南高校第一。在近三届全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海南赛区)中,学校学生的赛绩均居省内各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在全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组织单位奖,有4人获得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博鳌亚洲论坛”,连续5届年会都在学校挑选一大批优秀学生做为大会翻译人员参与论坛的服务工作,学校学生过硬的外语口语能力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参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这几年学校学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一大批优秀学生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

  九、合作交流日趋频繁

  学校确立了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服务面向定位,充分发挥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的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互派学者访问讲学,互派学生交流培养,开展学术交流及合作办学,推进了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发挥“一基地三院校”优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批批准设立的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指定招收外国留学生院校、国家汉办指定的海外汉语教师培训院校、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院校),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支持周边国家华文教育;与泰国海南会馆共建育民华文学校、与印尼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共建孔子学院;承担了海外汉语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和外派任务,先后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276人次,对外汉语教育蓬勃发展。学校还先后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培养长、短期留学生千余人次。学校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特别是琼籍华人华侨的联系,促进了与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对外影响日益扩大。

责任编辑:陈彦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   园区介绍
更多   便民服务
  联系我们
  •  联系热线:
  •   0898-65710103 0898-65710104
  •  邮箱:glyxck@126.com
  •  传真:0898-65710104
  •  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电话:
  •   0898-65717796
  • 琼ICP备19003580号-1  主办: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桂林洋大道33号
  •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104号  联系电话:0898-65710103  0898-65710104